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新闻资讯>夜游西安

夜游西安之大雁塔

2022-10-08 14:42:49
99+次

朋友,你到过西安吗?西安是一座美丽的古城。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一定不要忘记了到南城去走走。在那绿荫环抱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塔,它就是从古以来就流传着“长安八景”之一的景点——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2011年1月17日,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正式获批为******5A级旅游景区。民间人士道:“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位置及其建筑史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早、规模较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它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了。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雁塔高64米,有7层,底部是正方形的,下大上小。进入大雁塔底层,你会看到墙上有许多壁画,使你目不暇接。沿着塔内木质的楼梯一步步蹬高,你会发现楼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塔内的空间也越小,而你的兴趣却会越来越高。


图片5.jpg

图片6.jpg

名称由来

大雁塔,真的与大雁有关吗?是的,与大雁有关,而且是蒙上了一层佛教的神奇色彩。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可是有好长时间他们吃不上这三种肉了。一天,空中飞来一群大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开玩笑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大雁飞了出来,投身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我国唐代名僧玄奘于公元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大雁塔。后来,塔虽经武则天长安年间更拆重建,而名称却延续至今未变。


民间传说

关于雁塔的传说有很多种,而在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里关于雁塔的由来是这样说的:在古印度,摩揭陀国有一座寺院,当时大乘佛教派和小乘佛教派并立,都非常有势力,并不是象现在,大乘佛教一统天下。小乘佛教是可以吃肉,不忌腥荤的,有一天,是菩萨的布施日,和尚们到了中午还没有饭吃,有一个小和尚就感慨地说:如果菩萨显灵的话,他应该知道这个时候应该给我们施舍一点肉了,他话音刚落,此时天上飞过来一群大雁,领头的头雁就坠地而亡了。和尚们马上醒悟过来,原来这是菩萨显灵在点悟我们,于是,我们就在大雁落下的地方将大雁埋葬了,并修起了一座塔,取名叫雁塔,而且从此改信大乘佛教,不食荤腥了。

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时候,亲自瞻仰了这个圣迹,知道这个地方叫雁塔,回来之后,就把自己存放经卷和舍利的地方也取名叫雁塔。五十年之后,武则天为她的丈夫李治祈福,也修了一个塔,这个塔小一点,所以叫小雁塔,而这个塔就叫大雁塔。”唐贞观十九年也就是公元645年,玄奘经过西域回到唐朝的都城长安,受到了万人空巷的热烈欢迎。唐太宗命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在洛阳亲自接见了玄奘。

此后,玄奘专心投入了翻译经卷的繁重工作之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玄奘翻译出了佛经1300多卷,这些佛经的原本在印度失传,他的译本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同时,还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详细记述了唐朝西北边境至印度的疆域、山川、物产、风俗、政事和大量佛教故事和史迹,至今仍是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此后,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广为流传,而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西游记》。


景区介绍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经历千辛万苦取回佛经的玄奘法师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

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其塔基成方形,边长120尺约42米左右,塔身加塔刹相轮、露盘通高180尺,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塔,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草木丛生。五十余年后逐渐毁坏。于武则天长安年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新基建,更新改造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屠),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概由此而来。

大雁塔是我国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的佼佼者,更以“唐僧取经”故事驰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塔基现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底边长为25.5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我国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

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每层四面均有劵门,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太宗御撰的《圣教碑》和高宗李治所撰《述圣记》两通珍贵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千百年来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和象征,曾经作为西安的市徽,是我国政府接待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的场所之一,是全国******的旅游胜地。


大雁塔地宫

2008年5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表示,和陕西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王亚荣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塔座

图片16.jpg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在南门东西两侧的碑龛内镶嵌着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碑,均为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碑文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世称《雁塔圣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珍贵书法碑刻。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一层大雁塔南门

在唐代,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

进入南门,洞壁两侧镶嵌有多通明代题名碑,其中“名题雁塔,天地间第1流人第1等事也”,乃当时“雁塔”之风光写照。此外,还有描写玄奘辉煌一生的《玄奘负笈像碑》、《玄奘译经图碑》。在塔内一层通天明柱之上,悬挂着四幅长联,写的是唐代的历史、人物、故事。

一层塔内,还设有古塔常识及中国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与发展,佛塔的结构和分类。塔座登道的东侧墁砖处,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经跬步足迹石”,所刻图案生动地反映了玄奘当年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万里征途、始于跬步的奋斗精神。

二层释迦牟尼佛像

大雁塔二层的塔室内,供奉着一尊铜质鎏金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宝贵文物,被视为“定塔之宝”。到此游览的游客争先礼拜瞻仰。

在两侧的塔壁上,还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壁画两幅以及现代名人书法多幅,多是唐代诗人登临大雁塔有感而发的诗句。

三层舍利子

在三层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贵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关舍利的由来有着一段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谦法师所赠,属一乘佛宝。

大雁塔的模型是严格按照1比60的比例制作,惟妙惟肖。

四层贝叶经

大雁塔四层塔室内供奉着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梵文,据说现今全世界认识该文字的学者不足10位,其珍贵神秘可见一斑。

五层释迦如来足迹碑

大雁塔五层,陈列着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该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上有诸多佛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富,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之说法。

在五层的塔室内,还收集展出有玄奘鲜为人知的数首诗词。可窥见玄奘高超的诗词艺术造诣

六层唐诗横幅

六层悬挂有唐代五位诗人诗会佳作。天宝十一年(752年)晚秋,诗圣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酒筹助兴赋诗述怀,个个才华横溢,诗句出神入化。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

七层莲花藻井

七层是大雁塔的较高处,可向四周远眺,古城四方四景尽收眼底。七层的塔顶,刻有圣洁的莲花藻井,中央为一硕大莲花,花瓣上共有14个字,连环为诗句,可有数种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他在印度所闻的僧人埋燕造塔传说,向游人解释了***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

舍利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存放经像、舍利而建造了大雁塔,玄奘法师究竟带回多少舍利,在《法师传》中记载仅说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具体数量未说明。而在同书描写修塔一节时,说明“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后长安年间改建大雁塔,将塔中原有舍利如何处置,也未有详实的史料记载。

如今大雁塔上供奉的佛舍利,为友人所赠。1998年06月10日,大雁塔接待了印度玄奘寺的住持、印籍华侨高僧释悟谦法师,法师原籍是陕西咸阳人,自幼出家并于四十年代初,以玄奘为楷模,赴印求法,在印度玄奘寺任住持。当天,他拿出一红纸袋,上面印着金色的“一乘佛宝”四个字和莲花图案,内装有珍贵的两颗佛舍利子(一颗直径3.5毫米,一颗直径1.5毫米),赠与大雁塔。为了弥补大雁塔舍利之谜的缺憾,让更多的人们共同瞻仰佛宝舍利,将佛宝陈列于大雁塔上。

大雁塔贝叶经

大雁塔保存的文物中其中***值得一提的要数贝叶经,即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卷。由于古印度没有纸张,书写常以贝叶代之,玄奘沿着丝绸古道取回的657部真经均为贝叶经。大雁塔四层塔室内就供奉着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梵文,据说现全世界认识该文字的学者不足10位,非常罕见。

好了朋友,听了我给您介绍了大雁塔的介绍,是不是有种冲动叫做,马上就来看看呢,我在西安等你哦!